国际足球报道Manual
NBA总裁提议全球赛事改革,常规赛或面临缩减与国际扩张
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NBA年度联盟会议上,总裁亚当·萧华(Adam Silver)发表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演讲,将矛头直指航空技术对职业体育的负面影响,并提出了对NBA常规赛结构的潜在改革方案,这一提议可能包括将常规赛场次从现有的82场缩减,同时加速常规赛的国际化进程,引发篮球界广泛讨论。 萧华在演讲中指出,尽管航空技术进步促进了全球连接,但其环境成本与赛程密集化正成为职业体育的“双刃剑”,他引用联盟内部数据称,NBA球队每个赛季平均飞行里程超过10万公里,大量碳排放与球员疲劳直接相关。“当我们谈论未来赛程时,必须正视航空旅行对球员健康与环境的双重压力,”萧华强调,“现代航空技术让跨洲比赛成为可能,但频繁长途飞行导致的生物钟紊乱、伤病风险增加,已影响到比赛质量。” 这一批评并非空穴来风,近年来,包括勒布朗·詹姆斯、斯蒂芬·库里在内的多位球星公开抱怨密集旅行对状态的影响,2024年季后赛中,多支球队因核心球员疲劳性伤病提前出局,更凸显问题的紧迫性,萧华表示,联盟正与航空企业合作研发低碳飞行方案,但短期内,“优化赛程结构比技术突破更实际”。 萧华提出两项核心改革方向:一是将常规赛从82场缩减至70-75场,二是增加国际比赛频率,使“每支球队每个赛季至少参与一场海外赛事”,若方案通过,这将是NBA自1968年以来首次大规模调整常规赛场次。 支持者认为,缩减场次可缓解球员负担,提升比赛精彩度,根据NBA内部模拟,减少10%的场次可能使球星出场率提高15%,同时降低背靠背比赛频率,独行侠队老板马克·库班公开表态:“球迷更愿看到健康球星打60场高质量比赛,而非疲惫阵容凑满82场。” 国际化扩张被视为联盟增长的关键,萧华透露,联盟正与巴黎、马尼拉、墨西哥城等城市洽谈2026-2027赛季的常规赛举办权,此举不仅可开拓新市场,还能通过区域性集中比赛减少飞行里程,欧洲球队可连续与多支东海岸球队交手,再返回美国,避免反复跨洋飞行。 改革方案面临多方挑战,球队老板担忧收入损失,测算显示每减少一场主场比赛可能损失200-400万美元门票及周边收入,电视转播商则对调整黄金时段国际比赛持谨慎态度,但萧华指出,联盟新媒体版权合约(2025年生效)已包含国际比赛弹性条款,可抵消部分风险。 球员协会对缩减场次表示欢迎,但要求保证薪资不受影响,会长CJ·麦科勒姆称:“若改革能延长职业寿命,球员愿意探索新赛制。”一些老将如克里斯·保罗提醒,国际旅行可能带来新适应问题。 国际篮联(FIBA)秘书长安德烈亚斯·扎格克里斯则赞扬NBA的全球视野:“这将是篮球运动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。” 萧华特别提到数字技术对改革的支持,联盟正在测试的“智能赛程系统”可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球队行程、气候数据与球员负荷,动态安排国际比赛时段,虚拟现实(VR)观赛技术的普及,可能缓解本地球迷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。 如果方案顺利推进,NBA可能于2025-2026赛季启动试点,在东部联盟先行测试缩减版赛程,并于2026-2027赛季全面推行,这一变革或将引发其他职业联赛效仿,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(MLB)和国家冰球联盟(NHL)已表示关注NBA改革效果。 萧华总结道:“职业体育必须与时俱进,我们的目标不是否定航空技术,而是构建更可持续的赛事体系——既保护球员健康,又满足全球球迷期待。”这场围绕航空技术与赛程的辩论,或许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职业篮球版图。航空技术: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隐忧
常规赛改革:缩减场次与全球布局的平衡术
利益相关方的博弈
技术赋能与未来展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