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News
早报,争议裁判再引风波—每次下手没轻没重的都有你成球迷热议焦点
在昨晚结束的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焦点战中,上海海港与山东泰山的对决以2-2的比分收场,但赛后舆论的焦点并非比赛结果,而是当值主裁判张立明的多次争议判罚,社交媒体上,#每次下手没轻没重的都有你#话题迅速冲上热搜,球迷纷纷指责其"控场能力堪忧""尺度飘忽",甚至有人翻出他过去三年执法数据——场均出示5.8张黄牌、每2.3场就有一张红牌,远超联赛平均水平。 争议瞬间复盘 更富戏剧性的是下半场第67分钟,海港球员武磊在争顶时肘部轻微触碰泰山后卫石柯面部,张立明直接出示红牌将其罚下,石柯赛后接受采访时坦言:"我当时只是下意识捂脸,其实并不严重。"这一判罚导致海港被迫十人应战,主帅穆斯卡特在新闻发布会上愤怒拍桌:"同样的动作上周国安对浙江的比赛连黄牌都没有!" 数据背后的执法风格 前国际裁判孙葆洁在专栏中分析:"张立明的问题是习惯用严厉判罚树立权威,但过度依赖出牌反而暴露了控场能力的不足,英超裁判委员会提倡的'让球员决定比赛'理念,值得我们反思。" 俱乐部已启动申诉程序 球迷反应两极分化 国际足联新规的本地化困境 技术手段能否破局? 球员心理阴影浮现 随着联赛竞争白热化,裁判问题正成为影响冠军归属的X因素,下一轮张立明将执法成都蓉城对阵上海申花的比赛,不知这次他的口袋里的红黄牌,又会改写谁的命运? (完)
比赛第34分钟,山东泰山外援卡扎伊什维利在禁区边缘被海港后卫李昂铲倒,慢镜头显示,李昂的右脚明显先触到球,但张立明毫不犹豫判罚点球,引发海港球员集体抗议,VAR介入后维持原判,泰山队借此扳平比分,知名解说员詹俊在直播中直言:"这种身体接触在英超根本不会吹停,裁判的过度干预打乱了比赛节奏。"
根据《足球报》统计,张立明本赛季执法的12场比赛中,共出现7次点球判罚,其中4次经VAR改判,改判率高达57%,对比另一位金哨马宁同期数据(点球判罚3次,改判率33%),其判罚的稳定性明显存疑,更值得关注的是,他执法的比赛场均净比赛时间仅48分12秒,比联赛平均值少4分半钟,侧面印证了其"哨频过高"的问题。
据知情人士透露,上海海港已向足协裁判委员会提交正式申诉文件,重点质疑两点:一是武磊红牌的量刑过重,二是第81分钟奥斯卡在禁区内被推倒未获点球,足协规定,申诉成功不会改变比赛结果,但可能影响裁判后续考核,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张立明本赛季第三次遭遇俱乐部申诉,此前深圳队和成都蓉城都曾公开质疑其执法。
在虎扑论坛发起的投票中,62%的参与者认为"裁判成为比赛主角是联赛耻辱",但也有28%的球迷支持严格执法:"如果每场都像张立明这样狠罚,假摔和恶意犯规起码少一半。"山东球迷@泰山之巅留言:"上赛季他吹掉我们两个好球,这次总算找补回来了。"这种言论进一步激化了两地球迷矛盾,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.3亿。
2025年FIFA最新裁判指南明确要求:"对于轻微接触导致的倒地,应优先采取口头警告而非判罚。"但中超裁判监督王迪解释:"国内球员普遍有夸张表演习惯,裁判容易形成'宁可错判也要震慑'的思维定式。"这种说法遭到前国脚徐亮反驳:"当年我在英超试训,同样的动作裁判根本不理,球员自然就不演了,总说接轨国际,为什么执行起来就走样?"
值得期待的是,中超将在下赛季引入半自动越位系统和场内麦克风直播裁判对话,不过体育法学专家郭剑指出:"技术只是工具,关键还是裁判培养体系,现在年轻裁判大多模仿张立明这种'铁腕风格',因为宽松执法的反而更容易被投诉。"
多位匿名球员向记者透露,得知主裁是张立明时会刻意减少对抗:"谁也不想因为正常拼抢吃牌停赛。"北京国安队长于大宝的言论颇具代表性:"我们需要的是尺度统一,而不是每场都猜今天裁判带没带红牌套餐。"